体医融合”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的技术核心

作者:河南澳瑞特发布时间:2017-08-29浏览量:

  “体医融合”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的技术核心——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郭建军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体育医疗融合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的技术核心、扩大体育科学为健康服务领域的关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军字字铿锵。近年来,郭建军一直竭力呼吁体育与医疗的融合。这一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让郭建军看到了“体医融合”的曙光。


  安全有效健身是前提


  《规划纲要》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用整章篇幅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章节提出: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体育锻炼,绝不仅仅是用于预防疾病、强身健体,还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病后康复。因此,重新认识、准确定位体育的功能,才是推动体育医疗融合发展的关键。”郭建军认为,全民健身是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锻炼,但并非所有运动都可以获得健康,也不是所谓的“动则获益”。只有满足安全性、有效性的运动,才称得上是健身,才能够真正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竞技体育科技是核心


  郭建军认为,当前“体医融合”的理论前提已充分建立,而竞技体育科技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服务全民健康的核心技术。竞技体育科技代表了体育科学最高水平,是学科发展最完善的体育科学,是最能代表国家体育总局特色的科学,是公认的专业化体育。在医学对运动指导的要求下,只有竞技体育科技才能满足医学的对等要求。竞技体育科技所蕴含的整体训练、个体化训练以及高效率等特色可以服务全民健康的实现。


  “竞技体育科技能够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技术,前提是基于对竞技体育的新认识。”郭建军提出,竞技体育项目从儿童期训练到成年人训练体系完备。竞技体育不同的运动项目,在训练身体各方面各有所长,在健身和临床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竞技体育科技的运动营养学,是完美地将运动和营养融合的科学,在指导临床患者方面有独特的效果。竞技体育具有让人常年坚持一项运动并不断提升运动的能力。体育明星们对于全社会体育锻炼有着很强的带动示范作用,大批专业的运动员可以成为健康指导的生力军。


  “体医融合”从三甲医院开始


  “高科技体育科学与高科技医疗的融合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郭建军阐述了“体医融合”的要义。体育与医疗合作从哪里开始?郭建军认为,合作要从三甲医院高水平专科医生开始。合作治疗的疾病应是多发病、常见病,而且是与运动有密切关系、运动效果最明显的疾病。建议从心血管病、糖尿病、抑郁症这三种疾病开始。“在体育医疗合作中,不仅是技术的合作,也是话语权的合作。让医生给患者、给大众推荐科学锻炼,对于患者、大众的依从性效果要远远好于体育科学工作者对患者、大众的说服教育。这方面还需要医学和体育的深度融合。”郭建军说。


  然而,郭建军也坦言,目前“体医融合”存在着思想观念、组织结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障碍。他认为,针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体指导员2.3名”的目标,不仅要有数量,还要保质量。


  因此,郭建军建议加强科学锻炼素养教育。成立体育与慢性病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的科学锻炼宣传队伍;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科学锻炼素养培训;将体育医学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医学基础教育中;将科学锻炼纳入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的社体指导员教育考核体系中。与此同时,开展更深入的“体医融合”试点。成立专门研究部门,医院建立体育医学服务中心,在课题设置、政策经费方面大力扶植体育医疗合作项目,建立医生和运动营养指导师共同诊治模式等。

相关资讯

公司名称:河南省澳瑞特商贸有限公司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健康路143号澳瑞特       电话:400-6037-501

Copyright © 2008-2017 hn-orient.cn 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备案号:豫ICP08225918